同层排水系统
15538371161网站地图

新闻中心

海绵城市雨水回收利用系统PP模块雨水收集回用工艺介绍

  雨水回收利用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子系统。主要是将雨水根据需求进行收集,并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处理后达到符合设计使用标准的系统。目前多数由弃流过滤系统、蓄水系统、净化系统组成。本文结合具体案例,主要探讨海绵城市-雨水回收利用系统PP模块雨水收集回用工艺介绍以及在城市道路中的应用。

  摘要:“渗透、滞留、蓄水、净化、用水、排水”是海绵城市的建设方针,在城市道路中通过人行道、绿化带设计透水路面、下沉式绿地、雨水花园及雨水收集池等LID设施,构建海绵城市-雨水回收利用系统,并对PP模块雨水收集回用工艺进行简要介绍,以供交流和学习。

  1、设计背景

  某新建主干道工程,两侧为规划公园。道路红线宽71m,路幅分配为2x3m人行道+2x3m设施是带+2x7.5m辅道+2x3m主辅分割带+2x15m机动车道+8m中央分隔带。

  结合公园规划,为惯切“海绵城市”设计理念,本次道路在“渗透、滞留、净化、用水、排水”六个方面均进行了相应设计。

  2、雨水回收利用系统

  2.1道路海绵城市理念

  对于城市道路来说,海绵理念主要体现为低影响开发,即道路径流雨水通过有组织的汇流与传输,经截污等预处理后引入道路红线内、外绿地内,并通过设置在绿地内的以雨水渗透、储存、调节等为主要功能的低影响开发设施进行处理。

  2.2海绵城市雨水回收利用系统

  本次结合道路人行道、绿化带设计透水路面、下沉式绿地、雨水花园及雨水收集池等LID设施,构建海绵城市雨水回收利用系统。

  (1)中央分隔带设置雨水花园,收集中分带范围内雨水,进行渗透净化,超过蓄水能力雨水排入市政雨水管道。

  (2)主辅分割带及设施带(外侧绿带)内设置下沉式绿地,机动车道及辅道雨水可通过路侧的开孔侧石进入下沉式绿地,多余水量首先被绿化带土壤植物渗透吸收和蓄集,超出部分则通过溢流方式进入绿化带内的雨水口,*终进入市政雨水管道。

  (3)人行道及设施带(外侧绿带)下设置蓄水模块雨水收集池,打造雨水回收利用系统。

雨水收集系统

海绵城市雨水回收利用系统

  先期雨水经人行道路面下渗、绿带土壤植物渗透吸收,中期降雨量增大,超出部分的雨水进入市政雨水管道,经弃流井将前期含沙量(杂质)较大的初期雨水弃流至市政污水管中,剩余干净的雨水进入蓄水模块雨水收集池,后期当雨量超出雨水收集池蓄水能力时,雨水经溢流管排至市政管道内。雨水收集池内雨水提升至雨水处理器,经过滤、消毒后提升回用。本道路两侧为规划公园,雨水收集池中的储存雨水可作为水体补水、绿地灌溉等用水。

  3、雨水回收利用设施

  雨水回收利用设施主要由弃流装置、雨水收集池、雨水处理器、清水池等组成,其中*主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雨水收集池。雨水收集池有PP模块水池、HDPE模块水池、混凝土水池、玻璃钢水池等多种类型,一般采用地埋式,并设置必要的溢流装置。

  本次采用的是PP模块组合的雨水收集池。PP模块组合水池具有施工周期短、储水环境优良、塑料可回收等优点。雨水收集池容积计算方法可参考《雨水回收利用》(DBJT11-208,皖2016S801)。

雨水收集系统

雨水收集系统

  4、结语

  城市道路是径流及其污染物产生的主要场所之一,因此在海绵城市建设中,应充分利用道路本身及周边绿地空间落实低影响开发设施。在设计过程中,可结合道路内绿地及周边地块开发,在满足景观效果和交通安全要求的基础上,应用雨水回收利用系统,实现道路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。


海绵城市 雨水收集 虹吸排水 同层排水 树脂排水沟/景观井盖 公司简介 新闻中心 成功案例 联系我们